- 时间: 2011-11-21 17:49:09
-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 编辑:陈青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1日电(周琼琼)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持续发力、步步趋紧,2011年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房地产上下游数十个产业、数以万计的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活着”或许已经成为不少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事。与此同时,曾一度被认为“疲弱”的国有房企也正在历经着一场“蜕变”。
专访人物:冯建德
1976年12月入伍,曾部队、省级机关、地市任职。2005年1月,任浙江省省直机关后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1年9月兼任浙江省省直设计院院长。10月18日,浙江省省直机关后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省省直同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省直同人集团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挂牌成立,下辖一家母公司、七家控股子公司、三家参股公司和两家成员单位,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化发展的跨越,并打造了同人春江时代、同人山庄、同人广场、同人精华等系列的“同人”品牌。
在一轮轮宏观调控下,加之体制和观念的双重制约,国有房产开发商省直同人房地产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潮中取得了难得的成绩。
强大的资金支持或许是一个陷阱
稳扎稳打追求品质才能立于不败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但是省直同人在这方面,不像央企、省属国企背后能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省直同人集团无论以其企业性质、企业经营状况都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很大的融资平台。冯建德解释说:“的确,很多银行想贷款给我们,而且以我们目前的融资能力确实可以再扩张一些项目,但是过度扩张不一定是好事。同人在房地产企业中不算大,我们不讲求做大,我们要做强。我们根据宏观经济信息,低潮拿地、高潮出货,把握开发节奏,在市场冷的时候潜心做好产品品质。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开发商们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设计、进度都过于匆忙,急于出货,常常牺牲了产品质量。同人始终坚持并秉承的是精雕细琢。”
同时,冯建德强调,房地产最后一定会回归理性,不单是价格理性,还有产品质量理性。消费者也会从盲目消费回归理性认识,产品还是要靠品质取胜,要讲究性价比。
限制自己的权利 专注做事
廉政建设不是形式主义
冯建德一直非常注重成本的控制,而另一方面,省直同人有很多设备都通过政府采购办,但政府采购办价格往往偏高。看似相悖的理论,在冯建德的观念中其实并不矛盾, “只要政府采购办有的,我们都通过这个渠道走。为什么?招投标,多少供应商,多少关系户伺机而入,招投标、材料供应、工程结算、付款方式等均存在诸多猫腻。这样做其实是限制自己的权利,规避潜在的腐败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希望我的员工专注做事,把精力投放于做产品质量研究上,而非处理与各种供应商、关系户的关系上。廉政建设与企业发展要齐头并进,互促互进。”他说。
或许正是这股“专注劲儿”,在这十余年间,省直同人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2006-2011年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十大住宅产业领军企业”称号;获得“2011年浙江省十大优秀代建开发商”“2011年中国住房保障特别贡献企业”等荣誉和称号。
民营企业有成就感 国有企业也有
机制而非体制,是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
该如何转变粗放增长的经营方式、如何改变一味追求利润增长率、如何立足国有体制,引进管理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伴随着冯建德和省直同人的“蜕变”之路。
冯建德以他7年的实践告诉他人:“体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机制才是问题。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赚来的财富最终都是社会财富。私营企业家有成就感,我们国有企业领导为什么不能有呢?”省直同人集团的用人和分配机制与多数人理解的传统国有企业大不相同,2006年4月份冯建德领导了新一轮的机构调整、竞聘上岗。从部门经理到普通员工,实行全员解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在公司与员工双向选择过程中,本着“人-事”最佳配置目标,认真地考察比较甄别竞聘者,使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分配制度改革,推出了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彻底打破了现行的工资结构。在工资的构成中,取消福利部分,调减固定部分,扩大考核部分,实行岗位工资与奖金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正是这些年立足国企,不断地变革机制,省直同人集团盘活各路资源,凝聚了自身竞争力。
处于调控“深水区”的房地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挑战来自于资金、政策、人才、机制、技术、专业能力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城市化仍在继续,房地产行业必将持续发展,只是道路将更加科学、理性。房企如何顺应时局、优化机制,在这场楼市“洗牌”中安然过冬、笑傲江湖,国有房企如何在关键时机扛起大旗、带领行业走出困局,都是现阶段业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房地产改革之路将是曲折漫长的,以省直同人为代表的国有房企的模式或许为房地产行业的前行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完)